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10万亿个微生物,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根据功能划分,这些微生物可分为三类:有益菌(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其中,有益菌占比是衡量肠道健康的核心指标之一。
综合多项研究,健康成人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理想占比为20%-30%。这一比例具有动态性:新生儿肠道中益生菌占比可达90%,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中老年人因代谢减缓,有益菌比例常降至10%-20%;而肥胖、慢性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该比例可能低于10%。
有益菌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代谢支持,通过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人体6%-10%的能量需求;其二,免疫防御,训练70%的肠道免疫细胞,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其三,系统调控,通过肠-脑轴影响情绪与认知功能。研究显示,当有益菌比例低于15%时,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可能引发炎症性肠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维持有益菌占比需从饮食、用药、生活习惯三方面入手: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可促进双歧杆菌增殖;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有益菌被误杀;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菌群节律。临床检测中,大便球杆比(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1:9-2:8被视为健康标准,若超过3:7则提示菌群失衡。
3.加入虾仁翻炒,炒至变色。温馨提示:-如果喜欢口感更嫩的虾仁,可以用盐水泡一下虾仁,然后再沥干烹饪。-为了保持虾仁鲜嫩口感,烹调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过度烤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