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它指的是胃黏膜并未发生萎缩性改变,而是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该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能伴随胃黏膜上皮的化生及糜烂等病变,但重要的是,胃黏膜腺体并无萎缩性改变。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凭借其独特的螺旋形结构和鞭毛,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并定植于胃黏膜表面。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自身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它分泌的毒素和酶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若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药物,应告知医生自己患有此病,以便医生评估药物对胃部的影响,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但只要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积极配合治疗,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家不必对此病过分恐慌,而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护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