奘灵品牌
联系电话

乳酸菌的抗生素抗性

2009-07-10 09:57:02 浏览量:
  1.前言

  抗生素应用于临床细菌引起的疾病已有60多年的历史,而应用抗生素的威胁在于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自从抗生素出现以后,人类可以观察到细菌的抗生素抗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菌相关的抗性基因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常见的病原菌上,而关于食用细菌抗性方面的报道很少。研究表明抗生素抗性很少出现在未直接接触抗生素的细菌中,但抗生素抗性可通过食物传播。国内外研究学者猜测,人体共生菌可能像人体内的病原菌一样也存在抗性基因。因此,了解各种食物中的非病原微生物的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的存在及其在细菌群中的传播非常重要。

  由于乳酸菌广泛用于食品、轻工业、医药及饲料工业等许多行业上,因此近几年大量研究集中在乳酸菌抗性基因的起源和转移,以及抗性基因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潜在的转移机制上。当一些细菌接触抗生素时,细菌会对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产生抗性,在选择性应急的作用下,细菌会逐渐产生相应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通过把抗性基因转移到种群内其他的个体上,抗性基因也逐渐增加。

  抗生素抗性分为先天性抗性和获得性抗性。大多数先天抗性基因不可以水平转移,对非病原菌无危险;而获得性抗性可能来自一个其他种属细菌的特定基因,它在一个属内的一些菌株中出现,可以在细菌之间进行水平转移。抗生素抗性的获得可能由于细菌自身基因的变异或者通过获得外源编码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通过改变膜渗透功能,使抵抗抗生素的酶失活;或者通过主动运输抗生素,进行目标性修饰;或者通过改变接触点的代谢途径来完成目标菌的防御功能。

  2.乳酸菌的抗生素抗性及抗性基因

  Sozzi等1980对分离自酸奶的31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和15株嗜热链球菌进行抗药性分析,其中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对制霉菌素、萘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甲氧苄啶、多粘菌素和磺酰胺有自然抗性,对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呋喃妥因、新生霉素、竹桃霉素、苯唑西林和链霉素敏感性相同,而对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的抗性不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对多粘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制霉菌素、萘啶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甲氧苄啶、链霉素和磺胺的抗性不同。

  1985年Orberg等对26株Lc.lactissubsp.cremoris和lactis的研究发现,它们对甲氧苄啶有抗性,其中的大多数菌株对磺胺嘧啶有抗性;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新青霉素ⅲ、新霉素、细菌素、利福平和链霉素抗性不同。

  1992年Curragh等报道一部分乳杆菌对呋喃妥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有抗性,但抗性有差异。

  Elisha等1995年研究表明,许多Lb.plantarum、Lb.casei、Lb.salivar--ius、Lb.leishmannii和Lb.acidophilus由于体内有D-丙氨酸和D-丙氨酸连接酶的出现,对万古霉素有自然的抗性。

  1998年Hamilton-Miller报道了Lactobacillipediococci、Leuconost--ocspp.对万古霉素有自然抗性。1998年Charteris等对益生菌双歧杆菌的抗生素抗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青霉素、先锋霉素、杆菌肽、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和四环素分别有抗性,并且对许多抗生素存在体内抗性,包括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甲氧苄啶、诺氟沙星、甲硝唑和多粘菌素B等抗生素。

  1998年VanVeen等对Lactococcuslactis的抗药性进行普查,发现其对丁胺卡那霉素、氨比西林、头孢菌素1代、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青霉素、磺酰胺、四环素、甲氧苄啶和万古霉素有抗性;对羧苄西林,环丙沙星、双氯西林、诺氟沙星敏感;对多粘菌素E、磷霉素、吡哌酸和利福平有着自然抗性。1998年VanVeen发现Lc.lactissubsp.lactisMG1363存在复合抗生素抗性。